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啮合齿轮泵什么原理,以及内啮合齿轮泵原理动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内啮合齿轮泵和外啮合齿轮泵的区别是什么???
1、内啮合齿轮泵和外啮合齿轮泵的区别为:组成不同、原理不同、泄漏量不同。组成不同 内啮合齿轮泵:内啮合齿轮泵由一对相互啮合的内齿轮及它们中间的月牙形件、泵壳等构成。外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由外啮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泵盖和安全阀等组成。
2、齿轮的外啮合是两个外齿轮外部啮合。内啮合是一个外齿轮,一个内齿轮,内齿轮在外齿轮里,相互啮合。外啮合齿轮泵是指由外啮合齿轮组成的齿轮泵。主要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泵盖和安全阀等组成。泵体、泵盖和齿轮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室。
3、内啮合和外啮合的区别如下:齿轮不同:两个外齿的齿轮相互啮合是外啮合;一个小外齿轮,一个大内齿轮间啮合是内啮合。接触应力不同:外啮合齿轮泵接触应力小;内啮合齿轮泵接触应力大。
4、从性能角度看,内啮合齿轮泵的排出压力相对较低,但其泄漏量较小,这意味着它在低压力应用中表现出色。而外啮合齿轮泵的特点是排出压力较高,但其泄漏量较大,适合于需要较高压力的应用场景。
5、内啮合齿轮泵结构包含小齿轮(主动轮)和内齿齿轮,二者之间以月牙形隔板隔开,以区分吸油腔和压油腔。主要由内齿齿轮、外齿小齿轮、泵体、端盖和月牙形隔板构成。泵体、端盖、齿轮和隔板共同构成工作空间。泵工作时,小齿轮随电机旋转,与内齿齿轮啮合带动其旋转。
内啮合齿轮泵结构原理
1、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原理主要基于两种齿形:渐开线齿形和摆线齿形。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其中1表示外齿轮,2表示内齿轮,3表示月牙形隔板。这种设计目的是将吸油腔和压油腔隔开,确保泵的正常工作。
2、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齿轮内啮合的机制,其中内外齿轮的节圆紧靠一侧,而另一侧则由泵盖上的“月牙板”分隔。主轴上的内齿轮驱动外齿轮同向旋转,在泵的进口处齿轮分离,形成负压吸入液体,而在出口处齿轮嵌入啮合,将液体挤出。
3、在泵的进口处,齿轮间的间隙形成负压,从而吸入液体。在出口处,齿轮不断嵌入啮合,将液体挤压输出。这种结构特别适合输送高粘度介质,粘度范围可从0.2厘泊至1000000厘泊。内啮合齿轮泵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实现反向输送。泵体设计时可转向,进出口位置可成直角布置,方便调整安装位置。
内啮合齿轮泵总述
1、前言是正文“章”之前的一章。前言的写作应该包括研究综述,提出自己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观点。1.研究综述 写作毕业论文一定要有研究综述,也叫综述报告。研究综述是梳理本论文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并且对这些研究作出评价。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
内啮合齿轮泵
1、内啮合和外啮合的区别如下:齿轮不同:两个外齿的齿轮相互啮合是外啮合;一个小外齿轮,一个大内齿轮间啮合是内啮合。接触应力不同:外啮合齿轮泵接触应力小;内啮合齿轮泵接触应力大。
2、相比之下,内啮合齿轮则是一个齿轮为外齿,另一个齿轮为内齿(位于孔内部)。这种设计下,两个齿轮的齿在啮合时是内部接触,因此称为内啮合。内啮合齿轮泵通常由一对相互啮合的内齿轮以及它们之间的月牙形件、泵壳等组成,而外啮合齿轮泵则由外啮合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泵体、泵盖和安全阀等组成。
3、内啮合齿轮泵在设计时便确定了其功能:适合输送、压差小、出口压力不高的情况。同时,它也能够输送高粘度的流体,并且在高转速下运行。 内啮合齿轮泵是依据齿轮内啮合原理工作的,其中外齿轮与泵盖上的“月牙板”紧邻,形成封闭空间。
4、内啮合齿轮泵的效率通常在70%到90%之间。 该泵的容积损失主要源于几个方面:齿轮端面与侧板间的轴向间隙、齿顶与泵体内孔之间的径向间隙,以及齿侧接触线的泄漏。 轴向间隙泄漏占总泄漏量的大约75%到80%,通常轴向间隙控制在0.03到0.04毫米。
内啮合齿轮泵什么原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内啮合齿轮泵原理动图、内啮合齿轮泵什么原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